Search

▍思考雙贏的局面

有個故事是說,有天湯瑪斯.霍布斯和某個朋友漫步在倫敦街頭,他...

  • Share this:

▍思考雙贏的局面

有個故事是說,有天湯瑪斯.霍布斯和某個朋友漫步在倫敦街頭,他突然停下來給一名乞討者一些錢。他的朋友十分驚訝。霍布斯自己不是說過我們天性自私嗎?但這位哲學家看不出哪裡有問題。眼見乞討者的苦讓霍布斯心裡不舒服,所以給他幾個銅板會讓自己感覺好一點。因此,他的行動是由自利心所推動的。

在最近兩個世紀裡,哲學家和心理學家絞盡了腦汁想回答一個問題:有沒有純粹的無私這種東西。但老實說,我對那一大堆相關辯論其實沒那麼感興趣。因為,就想像一下,自己住在一個每次作出善意舉動都會感到噁心的世界。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地獄啊?

美好的事實是,我們活在一個做好事也會感覺良好的世界。我們喜歡食物是因為沒有食物我們會挨餓。我們喜歡性是因為沒有性我們會絕種。我們喜歡幫忙,是因為沒有彼此的話,我們會衰亡。做善事通常會感覺良好,是因為它「就是」好。

遺憾的是,有多到數不清的公司、學校和其他機構,還是以一種迷思為核心組織起來:那就是,我們天性就是要困在與他者的競爭中。

事實上,世界恰好是以相反方式運作。最好的交易是「每個人」都贏的交易。那些在挪威的監獄?它們比較好、比較人道也沒那麼貴。喬斯.德.勃洛克在荷蘭的居家照護組織呢?它用較低的成本提供較高的照護品質,付給員工的錢較多,並讓工作人員和患者都比較滿意。這些都是人人皆贏的情況。

在同個脈絡下,關於寬恕原諒的文獻強調,原諒別人合乎我們自己的利益。

那不只是一種饋贈,更是一個好交易,因為原諒就是停止浪費能量在反感和怨恨上。事實上,你藉此解放自己好好活下去。「原諒是把一名囚犯釋放,」神學家路易斯.B.史密德斯(Lewis B. Smedes)寫道,「然後發現那名囚犯就是你。」

.

《#人慈》
橫跨二十萬年的人性旅程,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
Humankind: A Hopeful History
.
作者:羅格.布雷格曼

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

各位朋友好:

我談「原諒」,跟一般說法不太一樣,是要先利己,再談能不能利他。比較完整的說法,可以參考昨天的贈書直播。

真正的原諒,總在自己更有力量之後。如果能夠雙贏,或者和諧共好,個人的利益才能比較長久。

祝願您,能體會大私無私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